(一)一点钱程
到了十九世纪末,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迅速超越了英国,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工业强国。进入二十世纪初,德国的工业产值已远远超过了英国与法国总和。尤其是在1913年,美国的钢铁产量为3100万吨,德国则为1700万吨,远高于英国仅为600万吨的水平,几乎只有德国的一小部分。
德国不仅在工业领域的产值上超越了英国,而且在科技领域也紧随其后超越了英国。在十九世纪,德国人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西门子发明了电动机,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些科技创新使德国在二十世纪初成为世界科技的领军者,许多早期的诺贝尔奖都由德国科学家获得,这与今日诺贝尔奖大多被美国科学家占据的情况类似。
随着德国工业和科技的崛起,大多数德国人都意识到:世界秩序该发生变化了。英国人一直是世界霸主,但这种局面显然应该结束。德国理应获得在全球的更高地位。
然而,随着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去世,德国人开始雄心勃勃地向大英帝国发起挑战。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英国最为强大的力量——海军。
展开剩余86%进入二十世纪后,德国开始在舰艇吨位和火力上迎头赶上英国。随着一艘又一艘巨型战舰从汉堡和但泽的造船厂下水,德国海军逐渐壮大,快速超越了法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海军强国。
英国感到震动。温斯顿·丘吉尔对此作出评价:“欧洲大陆上最大的陆军强国决心同时成为第二大海军强国,这是世界事务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英国迅速展开了造舰竞赛。1905年,英国推出了无畏级战列舰,正式拉开了这场海军竞赛的序幕。
最初,德国人并不担心。毕竟,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一点钱程,德国在这场竞赛中应该毫无悬念地获胜。然而,现实却让他们感到惊愕。英国很快制定了“双强计划”,即英国海军需要具备与世界第二和第三大海军抗衡的能力。这意味着英国每建一艘舰艇,德国就必须建两艘。英国的“下饺子”速度惊人,总是领先德国,遥不可及。
德国人不禁感到困惑:英国怎么能够有这么多钱?虽然德国的工业基础雄厚,但要维持庞大的舰队仍感到捉襟见肘。相比之下,英国却能够在短时间内打造出几乎是德国舰队的两倍强大的海军。
(二)
德国对英国的实力评估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他们看到了英国的工业和科技水平下滑,却忽视了英国一个至关重要的优势——金融。
在那个时代,英镑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美元,是世界通用货币。英国人可以随时通过印钞机将纸币转化为金钱,这就像如今美国的操作一样。相比之下,德国的马克没有这种能力。
正是因为如此,英国能够投入比德国更多的资金来进行这场海军竞赛,并取得压倒性优势。
面对这种难以撼动的经济优势,冯·提尔皮茨伯爵只能安慰自己,提出了“北海理论”。他认为,德国海军的主要战场应该是北海,而英国海军是全球性的,需要分散到世界各地。因此,德国海军只要能够在北海对英国海军形成一定的优势或保持均势,就不必超越英国。
于是一点钱程,德国接受了与英国海军的竞赛现实。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海军的总吨位达到了270万吨,而德国海军只有130万吨,排在第三的是美国(98万吨),第四是法国(90万吨)。在大型战舰方面,英国拥有38艘无畏舰和超无畏舰,而德国拥有24艘。如果算上前无畏舰,英德两国的舰艇数量比例为73:52。英国的最新型超无畏级战列巡洋舰有9艘,而德国仅有5艘。
尽管德国海军没有达到英国海军的2:1优势,但提尔皮茨伯爵的“北海理论”似乎得到了验证,因此德国依旧对胜利抱有一定信心。
然而,一旦战争爆发,局势就发生了变化。德国忽略了英国的另一个强大优势——盟国的支持。
作为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帝国之一,英国拥有深厚的国际关系网络,能够依靠强大的盟友,在海军实力上超过了德国。德国缺乏得力的海上盟友,意大利在开战时选择叛变,奥匈帝国的海军力量微不足道,法国的海军很容易击败他们,而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则几乎无助于德国。
因此,英国并不需要将海军分布到全球各地,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德国。战争一开始,英国便将海军力量集中到本土,随后封锁了北海,将德国的大洋舰队困在基尔军港。
这一封锁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德国的海岸线被封锁,海外贸易中断,许多重要原材料无法进口,造成德国造船工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原本计划建造的四艘“巴伐利亚”级巨型战列巡洋舰中,只有两艘在战前下水,且因缺乏原材料,建造进度缓慢,直到1917年才投入使用。而第三艘舰艇直到1918年才勉强下水。
相反,英国的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确保了他们拥有足够的原材料。英国迅速制定并开始建造十几艘巨型战舰,进展迅速。这意味着,即便英国和德国的现有舰艇都被摧毁,他们依然能迅速重建舰队,而德国则无法再造新舰。
这正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敢与英国海军正面硬拼的关键原因。
(三)
1916年初,当莱因哈特·舍尔海军上将被任命为德国大洋舰队司令时,他明白自己唯一的选择就是通过智取来获得胜利。为了争取侥幸的机会,他提出了日德兰海战的作战计划。
该计划的核心是通过诱敌深入,诱使英国舰队出击。舍尔上将决定派遣冯·希佩尔海军中将率领一支由五艘战列巡洋舰组成的舰队,前往英国附近海域充当诱饵,吸引英国海军的分舰队出击。然后,德国大洋舰队将在适当时机出击,消灭英国舰队。
那时,大多数军舰使用汽轮机,启用前需要长时间预热,这使得英国海军不能同时启动所有舰艇,只能留少数舰船待命。舍尔的计划就是击溃这些值班舰船。
1916年5月31日,由希佩尔中将指挥的诱饵舰队出发,包含5艘战列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和30艘驱逐舰。
然而,舍尔未曾预料到的是,英国已经成功破译了德国的海军密电码,知道了德国的诱敌计划。这一密码战的失败显示了德国对英国科技水平的低估。
虽然德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远超英国,但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密码学,德国却远逊色于英国。1914年,德国巡洋舰在芬兰湾沉没,其舰上的密码被俄国人获取并交给英国。尽管德国迅速更换了密码,但英国迅速破解了新密码,从而了解了德国海军的计划。
英国知道了德国的“拖刀计”,并制定了应对方案。首先,英国指挥官戴维·贝蒂率领分舰队前往迎战,而约翰·杰里科上将指挥主力舰队随后跟进。德国的计划被破产,英国的回应显得更加及时和精准。
5月31日下午2点15分,希佩尔舰队与贝蒂舰队在日德兰半岛西约80海里处相遇,史上规模空前的海战就此拉开序幕。
(四)
贝蒂海军中将指挥的英国诱饵舰队一点钱程,由四艘新式战列巡洋舰和两艘超无畏级战
发布于:天津市顺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